普通人在生活和工作中做决策机会并不多,也很难有机会练习和提高自己的决策水平。大多数人的决策靠直觉,而理性的决策靠流程。《决断力》一书提出了理性决策的四步流程 —— 为了提高做出最佳决策的概率,我们需要 1.拓宽选项、2. 用事实检测假设、3. 跳出自己看自己、4. 为错误决定做准备。
人们误以为做选择就好像考试做选择题,从三五个选项里选一个那么简单,然而世界之大,选项又何止三五?例如,一家广告设计公司在工作中会同时开展多个设计方案,并在每一轮的反馈中将有用的元素组合为最终的设计成果。这样不仅使工作效率变得更高,还也节省了决策的耗时成本。除此之外,还可以参考他人面对类似状况时做的选择的基础比率。沃尔玛的创始人 Sam Walton,就在职业生涯中一直密切关注着竞争对手的动向,从而适时调整决策。作为决策者,应要在创造更多选项和参考他人的选择中,找到最佳方案。
如果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,那么做最终决策前的实验,也能相对准确地预估出想法能否奏效。很多公司已经从仅仅通过面试来雇佣员工,发展到要求他们通过短时间的试用期,正是为了避免面试的局限性,从而增加决策的准确性。我朋友买房前去房子里试着住了一个晚上,发现能够听到火车的鸣笛,从而花小的成本避免了大的失误。
当决策者过于沉浸于自己的观点时,往往会忽略外部视角。所以,想要判断决策的可能结果应该去调查决策所基于的客观情况。可以考虑从更远的时间和空间的维度来衡量选项,比如安迪格鲁夫假装自己是新的 CEO 从大门进来然后砍掉内存条业务;李开复假设明天有两份报纸头条报道自己的两个选择——有情但不公正、公正但无情,继而作为领导者选择了要公正;杰夫贝索斯假设自己 80 岁回头看自己,运用"遗憾最小化框架"。
对于决策的结果,你应该考虑到最好和最坏的两种结果,以便了解自己所处的位置。如果情况接近最糟糕的结果,你也能及时地做出反应。除此之外,还可以建立一种能使你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信号,从而削弱行为的惯性,及时地纠正决策。值得注意的是,为了提高做决策的速度,贝索斯认为,决策与决策之间生而不平等,绝对不要一碗水端平 —— 可逆的决策用轻量级的决策过程。
Dropbox 的用研团队从 4 人发展到今天的 30 多人。在用研团队人数有限的情况下,如何健康地扩大工作规模?如果研究工作做得不当,更多的用户调研通常意味着更多的伤害。
而规模化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挑战是
为什么有些人想要通过成为企业家挣钱?因为他们想打败市场——以低于市场的成本,获得超出市场的回报——即获得高于市场的利润率。而超出市场的价格源自产品或者服务的稀缺性/独特性,想要有独特性就必须创新,所以,想要成为企业家必须至少是创新者。
大多数的公司之所以可以成功,都是因为他们知道如何持续地在对的事物上受到启发,持续地产生新想法。如何辨别最合适的创新之源,以战胜对手,从产业中脱颖而出?
内部
意外之事:比如面对家用电器的购买量的突升,梅西限量销售,而 Bloomingdale’s 利用这个机会扩充了电器部门,从而提升了利润。
市场和行业的发展:比如汽车市场全球化的时候,沃尔沃也跟着全球化,从而比没有快速全球化的雪铁龙做得好。
流程中薄弱的环节:医药销售商William Connor在意识到了眼科手术的一个麻烦环节 : 眼韧带出血。所以他建议用酶溶解韧带代替切割韧带,这大大减少了手术风险,并被眼科医学领域广泛接受。这次针对短处的革新使他的公司获得了极大的利润。
现实与感知之沟(难道 TK 也是德鲁克的使徒?):比如轮渡货运早年误以为缩短时间的关键在于提高航行速度,但实际上这样做会导致成本剧增,问题的关键其实在于降低船闲置在港口的时间。
外部:比如政治、学术、科学
一个新起步的公司需要具体目标和计划,具体见打造公司的五个阶段。
在创业初期,企业家应该要在尝试不同领域后,找到合适的市场。因为很有可能你会在一个你从未想过的领域最终创业成功。第二步则是确立好正确的财政重心。保证公司在遇到问题时有足够的解决资金是极其重要的。最后一步是为公司建立一个可信赖的管理团队。这个团队应该要在公司团队壮大之前就完善起来。
不仅是小商人需要改革创新,大产业也同样需要注入新鲜的血液。初始阶段,他们应该标准化企业内铸新淘旧的规则。其次,革新后的项目由全新的负责人管控。最后一点是,企业应该要设置褒奖机制,这样可以帮助提高员工的生产表现,并有效回顾创新的效果。
一个有智慧的企业家应该目标成为该行业的先行者,倾其所有敢为人先。Hoffmann-La Roche 拥有一个小的化工公司,但他机智地发现了维生素行业的商机。所以为了生产和销售维生素,他投资了一大笔钱雇了许多专家。虽然听起来十分有风险,但这次“赌博”最终有了好结果,他在60年间都是维他命行业的领军者。
发现对手注意不到的漏洞是十分不容易的,但有两种方法可以实现。第一个是用更新颖和吸引人的手法模仿对手的想法。举个例子,IBM 公司模仿对手 ENIAC 电脑公司的想法,并在此之上加以更创新的点子,最终从中获利。不仅如此,有些公司还可以通过痛击对方的短处而赢得胜利。这对于目中无人的大公司尤其奏效。
这原本是一个生物学概念:生态位是一个物种所处的环境以及其本身生活习性的总称。每个物种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态位,借以跟其他物种作出区别。
一个公司如果专攻于不可替代的领域,则更容易成功。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 William Connors 开发的酶类。这类酶在后来成为了消除白内障手术中至关重要的一步。但是值得注意的是,这个公司也有很可能在对手研发出可替代的药物后,失去在该产业中的绝对优势。
为了增加对于你的产品的需求量,你不一定需要改变产品本身。相反,找到一个更符合消费者利益的方法可能是更重要的。企业家应该要了解是什么让消费者愿意买单。举个例子,吉列公司之所以剃须刀免费、刀片付费,正是因为当时该公司意识到,消费者根本不愿意花高于刮胡刀本身得钱买刀片。
MIT 调研了来自全世界的近两万专业人士,他们 50% 来自北美,21% 来自欧洲,19% 来自亚洲,剩下的来自澳大利亚、南美和非洲。最后归纳出了这些让人的生产率脱颖而出的方法。
关注互联网创业,用移动 App ,随时随地收藏和复习好文章